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重慶港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1#泊位擴建(澳牛泊位)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示(第二次)
1.建設項概況
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于2010年5月28日獲得重慶市環境保護局的審批(渝(市)環準[2010]081號),其建設規模為:新建1個3000噸多用途泊位1個和3000噸級件雜泊位1個,其中1#件雜泊位裝卸工藝為采用人工裝卸方式,中間運輸采用載重汽車,堆場作業采用20t-40m軌道式龍門起重機。工程于2013年8月3日開工建設,目前該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
2014年11月,習總書記訪問澳大利亞期間,中澳雙方就進口屠宰肉牛達成協議,隨后國家質檢總局將重慶作為全國(重慶豐都、浙江寧波、河南漯河)首批試點地區之一,規劃重慶市每年通過水路進口澳大利亞肉牛45萬頭。2015年4月21日,豐都縣委召開澳洲肉牛進口工作現場辦公會,根據會議精神,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1#泊位已納入承接澳洲活牛進口的重要港口,根據澳洲肉牛進口接駁作業功能要求及國家內河一類口岸的建設規范,需對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1#件雜泊位進行改擴建,主要的改擴建內容有:一是1#件雜泊位由轉運件雜變為轉運澳洲肉牛;二是下河公路路面寬度由18m加寬至36m,下河公路端頭標高145.50m提高至147.41m,公路*大縱坡由8.9%變為8.4%;三是裝卸工藝的變更,以便活牛卸船作業,具體工藝流程為:作業采用人力趕牛方式,泊位前沿縱向布置躉船一艘,躉船上布置兩條趕牛通道,躉船與下河公路間銜接采用鋼引橋,運牛貨車停靠在下河公路上,通過鋼引橋直接連接運牛車,活牛經躉船、鋼引橋趕牛通道后裝貨出港。
根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中港口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1#泊位在碼頭性質、生產工藝及環保措施方面發生重大變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取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因此,需要對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1#泊位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重新報批。
2.項目建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2.1施工期影響及保護措施
(1)廢氣
本項目施工期間的大氣污染物主要為施工區內開挖揚塵、自然揚塵和車輛運輸揚塵和施工機械尾氣。施工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TSP、NOx、SO2 等,排放方式均為無組織排放。
施工過程中推廣濕式作業,施工場地配套灑水防塵設備,加強灑水防塵。對出施工場地的車輛沖洗輪胎泥土。施工場地設置硬質密閉圍擋,高度不低于1.8m;露天堆放易揚撒的物料和建筑垃圾,應當設置圍欄和覆蓋,運輸采用密閉的方式進行運輸;項目通過購買商品混凝土,從而避免設置砂石骨料加工系統。通過使用密閉槽車、封閉料倉等施工器具以及控制車速降降低運輸揚塵的產生。施工使用清潔柴油;定期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減小施工機具尾氣的產生和污染物排放。
在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可降到*小程度。
(2)廢水
施工期的污廢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機械沖洗產生的生產廢水以及場區雨水。
在施工場區內單獨修建簡易沉淀池,上清液回用于混凝土攪拌或用于場地抑塵;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水天坪社區民房內收集處理。施工過程中在施工場地四周設置排水溝,攔截場地外雨水,并在場地地勢*低處設置沉砂池,對雨水進行簡單沉淀后排放;在降水來臨前做好建筑材料的覆蓋,減少雨水的沖刷。施工過程中,由于涉水工程施工盡量選擇在枯水期進行施工,選擇環保效果好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機具,從而使下河公路水下建筑施工對長江水質的影響降低到*低。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預計本項目施工期對區域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3)噪聲
主要為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通過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施工機具,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或工藝,從根本上降低噪聲源強。同時加強施工機械的維護保養,避免由于設備性能差而使機械噪聲增大的現象發生;合理布局施工機械,挖掘機等合理規劃施工時間;禁止晚22 點至次日晨6 點進行高噪聲設備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進行連續作業的,則需要提前申報。
通過采取以上環保措施,項目施工期對項目所在區域的聲環境影響小。
(4)固體廢物
作業區施工不產生棄渣,剝離的表土用于后期綠化,故施工期間主要固體廢物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在工地設置垃圾桶采取分類堆放,交由環衛部門處理。
2.2營運期影響及保護措施
(1)廢氣
澳牛泊位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肉牛轉運過程產生的臭氣、汽車運出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汽車尾氣以及船舶外排廢氣等,均為無組織排放。
①臭氣
經計算,澳牛泊位衛生防護距離設置在50m之內。根據現場踏勘,距本項目*近的水天坪社區距離本項目15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沒有環境保護目標,因此臭氣影響較小,通過在碼頭南側廠界種植開花的樹木,進一步減輕臭氣的影響。
②揚塵
揚塵主要來源于車輛運輸二次揚塵,主要污染物為TSP,為無組織排放,每年產生量約為5.73t,因此需要通過加強場地內的清潔清掃,噴淋灑水除塵和降低汽車在場地內的車速來減緩揚塵的產生。通過灑水等除塵措施后,排入環境空氣的揚塵量約為0.573t。
③船舶及汽車廢氣
港區運輸車輛的燃油尾氣及船舶廢氣屬于無組織排放,各類污染物主要是通過自然環境稀釋擴散,難以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尾氣排放與車速和載重有關,因此,可通過限制車速(經濟車速)和禁止超載等管理手段來盡量減輕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
在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營運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可降到*小程度。
(2)廢水
澳牛泊位廢污水包括肉牛在轉運過程產生的牛尿、趕牛通道清洗廢水、下河道路沖洗廢水和澳牛泊位工作人員生活污水。
新建一套生產廢水收集設施,收集后與生活廢水一起進入依托主體工程的生化池進行處理,處理達標后進入水天坪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不外排,對環境影響較小。
每艘靠泊運輸船舶產生的廢水在船舶離港后,在隨空船返回澳大利亞途中,按照《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2的要求達標后在內河排放或者返回公海后,按照公約要求達標排放,本項目所在區域內不接收、不排放船舶廢水,對長江的水質影響較小。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預計本項目營運期對區域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3)噪聲
經預測可知,擬建項目建成后,西廠界晝夜間環境噪聲均可達4a類功能區標準;東、南、北廠界晝間環境噪聲可達4a類功能區晝間標準,夜間環境噪聲分別超過4a類夜間標準約12.26dB(A)、2.6dB(A)和7.73 dB(A),從而對當地聲環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是只有在南廠界南面方向約150m處有水天坪社區居民點,經過此距離的衰減,敏感點處受到作業區噪聲的影響很微小,噪聲影響可以接受;廠界北面為長江,東廠界為曹溪,西廠界為二期預留地,三側不存在敏感點分布。
為了減輕噪聲的影響,通過在肉牛轉運過程中善待肉牛,不要用力驅打肉牛,減少肉牛高頻叫聲,可以有效降低牛的叫聲對環境的影響;嚴格控制夜間進出港的運輸,縮短夜間作業時間,同時應控制作業區內車速,控制和減少作業區車、船的鳴號次數和時間;加強作業區綠化,建議在作業區南側種植開花類樹木和灌木隔離帶,既可以降噪,又可以防臭氣;滿足使用的情況下,盡量選用先進的低噪聲機械、設備及車輛,并加強對這些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從源頭降低噪聲值。
只要建設認真落實上述措施,本項目的噪聲可得到有效地控制。
(4)固體廢物
陸域固體廢物主要為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肉牛在轉運過程產生的糞便。生活垃圾交由水天坪工業園區環衛部門處理;糞便交由綠木隔離場進行處理。
船舶固體廢物不在碼頭排放,對環境影響小。
2.3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① 施工期:評價范圍內無珍稀魚類及魚類“三場”分布,施工期進行驅魚作業,減少對魚的影響;未發現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施工期未涉及水下爆破,土石方開挖與回填未產生棄渣場,總體而言,施工期對評價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影響是較輕微的,并且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消失。
② 營運期:采取加強管理措施,嚴禁在河段任意拋棄廢物;對于該江段珍稀魚類意外傷害事件應及時報告并采取緊急救護措施;陸域范圍內要綠化、硬化或防塵覆蓋。
3.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要點
重慶港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1#泊位擴建(澳牛泊位)工程位于重慶市豐都縣興義鎮曹溪河口。其建設內容為將3000噸級1#件雜泊位改擴建為接運澳洲進口肉牛專用泊位,每年轉運肉牛45萬頭。本項目將有力推進豐都縣肉牛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本項目屬產業政策鼓勵類項目,工程建設符合重慶市和豐都縣的相關規劃。項目建設符重慶市和豐都縣相關規劃。本項目運營的技術成熟、可靠,工藝選擇符合清潔生產要求;工程區域的水、氣、聲等環境質量現狀較好,無制約工程興建的重大環境要素。通過工程環境影響預測,工程實施將會帶來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生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在嚴格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的情況下,可得到有效預防和緩解。從環境影響的角度分析,工程建設可行。
4.查閱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
查閱報告書簡本到豐都遠通航運發展有限公司索取。
聯系人:蔡工
電話:13101149925
查閱起止時限為2016年2月16日-2016年3月1日
公眾認為有必要向建設單位或者環評單位索取補充信息起止日期為2016年2月16日-2016年3月1日。
5.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項目周邊人員
主要事項:本次工作意見主要調查當地居民結合本次評價初稿,對項目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